WEFV2626EFCEYYYB15VEF

 

內容簡介

  台灣現今所面對的「風險社會」,包含了許多生活中的人為而且現代性的風險,以及受人為影響的自然環境災難。這些風險幾乎已全面性地籠罩在台灣人民的居住環境與日常生活之中。

  全書十章內容主題環繞著農地破壞與污染所影響的糧食安全風險、弱勢族群的居住安全風險,以及核廢料風險等三項具體風險課題,並深入解析台灣民眾和學者風險認知之異與同。

  本書清楚鋪陳了當前台灣「風險社會」的各個重要面貌。此外,也探訪學界與民間團體如何面對和處理這些風險之出路。換言之,本書期望能提供系統的「避凶」政策之途,更盼能讓全民建構「趨吉」之道。
 

作者介紹

主編簡介

蕭新煌


  現任中央硏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講座教授、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暨總統府資政。研究領域包括:環境運動與永續發展、亞洲中產階級、公民社會組織與民主化、台灣與東南亞的客家族群認同。最新相關著作有《台灣地方環境的教訓:五都四縣的大代誌》(主編)(2015,巨流)、《臺灣的都市氣候議題與治理》(合編)(2017,臺灣大學出版中心)等。

徐世榮

  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兼第三部門研究中心主任、台灣農村陣線前理事長、惜根台灣協會理事長。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學士及碩士、美國德拉瓦大學(University of Delaware)政治學系碩士、都市事務及公共政策學院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土地政策、都市計畫,及第三部門等。強調溝通實踐及行動參與,認為一個成熟的民主社會需要有蓬勃發展的公民社會。《土地正義:從土地改革到土地徵收,一段被掩蓋、一再上演的歷史》獲得2017年文化部圖書金鼎獎。

杜文苓

  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環境規劃博士,現任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兼民主創新與治理中心主任、國際責任科技網絡理事、地球公民基金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以及環境權保障基金會董事。研究領域為:環境治理與永續發展、科技與社會、風險溝通與決策、公民參與/審議民主等。著有《環境風險與公共治理:探索台灣環境民主實踐之道》,曾獲中央社十大潛力人物――社運環保類、吳大猷先生紀念獎等的肯定,是一位學術研究與社會實踐並重的學者。
 

目錄

總論 面對台灣三大風險與因應風險策略/蕭新煌、徐世榮、杜文苓
一、前言
二、本書論述架構
三、剖析台灣風險及衝擊和對策:糧食安全風險、居住風險與核廢料風險
四、因應風險與社會共識:民意與行動
五、面對風險台灣社會的策略芻議

第一章 農地受難記:溫水煮青蛙的糧食安全/徐世榮、廖麗敏、蔡宜錚
一、前言
二、嚴重的農地流失問題──到底還有多少優良農地?
三、農地流失所產生的糧食安全風 030
四、農地流失的問題根源
五、農地流失問題的解決
六、結論

第二章 農地變形記:蔓爬於農地的違章工廠/吳沅諭、蔡宜錚、徐世榮
一、前言
二、風險理論與文獻回顧
三、違章工廠圖像
四、農村現場,農民不能與不願面對的風險
五、風險資訊的系統性隱蔽
六、結論與政策建議

第三章 農地違章工廠的農地環境風險/林耀東、徐世榮、林正錺
一、前言
二、農地與灌溉渠道污染
三、農地污染潛勢及風險
四、預防及減輕農地污染風險方案

第四章 原住民居住風險與韌性:屏東與台東三個部落的探討/紀駿傑、李佩純
一、前言
二、文獻探討
三、來義部落的遷村困境
四、紅葉部落的異地重建共識
五、好茶部落的文化韌性
六、結論

第五章 環境不正義的省思:民間核廢論壇的諍言/杜文苓
一、前言
二、文獻回顧
三、核廢政策中的公民審議
四、重返社會的核廢政策辯證
五、總結

第六章 核廢何從:遷不出的蘭嶼惡靈/杜文苓
一、前言
二、停滯不前的核廢處置政策
三、風險溝通失焦與信任喪失
四、回饋制度的衝擊與蘭嶼社會發展的挑戰
五、在地反核的難題
六、結語:後核廢時代的蘭嶼想像

第七章 環境風險到社會實踐:氣候變遷下的風險知覺與公民參與環境行動/蕭新煌、林宗弘、許耿銘
一、前言
二、從風險知覺到集體行動
三、研究方法
四、迴歸分析結果
五、結論與建議

第八章 社會資本,且慢?天災、食安、全球風險與民眾感知/林宗弘、許耿銘、蕭新煌
一、前言
二、風險社會與社會資本
三、資料來源與研究方法
四、分析結果
五、結論

第九章 知道了,行不行?低碳社會轉型的民意基礎/許耿銘、蕭新煌、林宗弘、周桂田
一、前言
二、文獻檢閱
三、研究設計
四、研究分析
五、結論:研究發現與建議

第十章 最遙遠的距離?民眾與中研院學者的風險感知與減災政策偏好/蕭新煌、許耿銘、林宗弘
一、前言
二、風險社會裡的科學社群
三、研究設計與資料來源
四、統計結果與分析
五、結論與討論

 
 

編者序

  這本書是我們執行了三年的「面對風險社會的台灣:議題與策略」整合型計畫的成果。它經學術諮詢總會審查通過,由中央研究院永續科學中心所資助,計畫執行期限是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們能在結案後不到一年內順利出版成書問世,算是有效地向前述兩個中研院審查和資助單位交代,我們全體計畫參與者都感到興奮和欣慰。我們當然也要先謝謝中研院的慷慨資助。

  這本專書也是繼前面《台灣地方環境的教訓:五都四縣的大代誌》(蕭新煌主編,2015)、《臺灣的都市氣候議題與治理》(蕭新煌、周素卿、黃書禮主編,2017)兩本書之後,第三本改寫自中研院永續科學中心研究計畫成果而成的書。從書寫地方環境史、研擬都市氣候治理,再到面對風險社會,分別剖析了台灣三個環境重大主題的時間脈絡;亦即從過去、現在到未來的三部曲。當時我們分別依序提出上述三個大型計畫時,或許沒有這種「三部曲」的構想,但當第三個集體計畫完成出版後,我們回顧一下這三個前後計畫的精神和主旨,的確感到有此趨向。

  本書有十章,分別探討台灣目前已必須面對三大事關公共生活領域的風險問題,和分別研擬政府、民間公民社會部門必須立即採取的對策,以及進一步分析當下台灣民眾的風險知覺、敏感度,和相關的「抗風險個人和集體行動」。換言之,本書希望不但能提供系統的「避凶」政策之途,更盼能讓全民建構「趨吉」之道。

  本計畫參與的研究同仁,為數共7人,總主持人為蕭新煌教授,分支計畫一「農地資源破壞與糧食安全風險」的主持人是徐世榮教授,協同主持人是林耀東教授;分支計畫二「居住安全風險與弱勢族群」的主持人是紀駿傑教授;分支計畫三「科技風險:核廢料之爭議」的主持人是杜文苓教授;分支計畫四「比較台灣民眾與知識社群的風險認知、溝通與信任差距」的主持人是蕭新煌教授,協同主持人是林宗弘教授和許耿銘教授。參與的研究助理人數也多達39人,馬美娟擔任總計畫助理,不但任勞任怨,更是績效優異,在此致謝。此外,各分支計畫諸位前後任期的助理,包括吳沅諭、蔡宜錚、陳泉潽、劉學墉、黃信翔、施香如、李佩純、盧姵岑、謝蓓宜、蔡馥宇、方俐文、陳威志、謝宗震、陳慈愔、許令儒、曾慶瑄、蔡雅琄、張聿婷,也一併表達謝意。

  讓所有計畫參與同仁深深感到遺憾和哀傷的是分支計畫二主持人紀駿傑教授在2018 年3月14日因病過世,距我們完成研究還有8個多月。他的過世讓我們感到人生無常;在出書前夕,更思念他與我們三位編者長年有過的共同合作研究經驗和他對環境社會學領域的推廣和貢獻,我們長記在心,也願以本書做為大家對他的懷念和感佩。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7325792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7 x 23.5 x 1.5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

內容連載

著名德國學者Beck於1986年提出「風險社會」概念時,正是歐洲發生了最嚴重的車諾堡核災過後不久之際。這個位於東歐烏克蘭、離德國2,000公里遠的核電廠,發生了事故卻影響了整個西歐地區,這的確是不可預測風險的最佳寫照。Beck指出了現代性帶來的風險和早期的自然風險有顯著的不同,包括:由技術-經濟決策產生的重大影響;風險的不可測性;後果的延續性;大災難發生的可能性;全球影響性;以及風險與日常生活的高度相關性等(Beck 1992),這些特性都展現在車諾堡核災及其後續的諸多影響上。他主要關心的是現代性帶來的各種人為產製風險(如核能、化學製品),以及當代社會如何系統性地面對與處理這些風險,他並稱現代的社會為風險社會。
 
質言之,所謂「風險」就是由現代化(全球化)所造成和引發的「系統性」災難和不安全性,而其源頭往往肇因於組織化的失職,完全是涉及「公共生活領域」的安危,已非個人能力所能解決和處理。
 
Beck的《風險社會》(Risk Society: Towards a New Modernity)指出,當代高科技社會存有非常多不確定性的風險,包括各種環境污染、核子輻射與災變、生物科技、醫藥用品等。這些日常生活中幾乎無所不在的風險,與傳統工業社會所認知到的風險不同。Beck 的風險社會定義:「一種有系統必須處理來自現代化本身產生的危害和不安全性」(Beck 1992: 21)。顧忠華與鄭文輝(1993)分別從情境、追求、理想與生活動力等四面向,比較了工業社會與風險社會的差異(請參見表0-1)。他們指出,工業社會對於「平等」價值的肯定以及著重於個人正面利益、物質生活及社會福利提升的追求,反面來說,就是對於財富分配的「不公平」集體焦慮是工業社會本質。然而到了「風險社會」時代,必須加入對於各種環境風險之憂心以及企求規避、免於風險之社會價值,反過來說,就是對風險分配「不安全」的集體焦慮,變成了「風險社會」的本質。但這並非可以推論風險社會的特質只擔心「不安全」,我們或許可以進一步闡釋,風險社會中的風險,其實是系統性地「不公平分配」給社會中的強、弱和富、貧的個人、群體、階級和族群。
 

 

 

 

我相信,並且希望,有家長看到這個標題,就知道我說的是什麼: 學步車。 ... 在我自己還沒有小孩的時候,我就以為這應該是被普及的了。央視《焦點訪談》在2014年就曝光過學步車的問題,並且我自己也經常刷到這方面的新聞,一般是觸目驚心的照片。 結果,這麼多年過去了,依然有人在用,也依然有人來問我: 「寶寶多大可以坐學步車呀?」 我一般直接回答:「哦,多大都不可以坐。」 沒錯,對於這個問題,就是這麼剛。 為啥?危險啊! 那麼,學步車到底危險在哪裡? ... 一、飛一般的感覺 首先,嬰幼兒在學步車裡的移動速度可以達到1米/秒,這對寶寶來說是非常危險的。 ... 很多家長以為自己陪著、看著,寶寶用學步車就是安全的。但是打臉的事實是,絕大多數學步車導致寶寶受傷的情況,都是在家長的看管下發生的。遠在家長反應過來前,傷害就造成了。 二、放鬆的心理 其次,學步車會讓孩子夠到很多以前夠不到的東西,繼而造成燙傷、誤食、中毒和窒息。別以為危言聳聽,這樣的新聞,一搜一大把。 ... 還是如上所說,家長覺得自己看著就ok了,但一個是寶寶的速度很快,另一個是百密難防一疏。 更何況,有多少人選擇學步車的原因,是可以解放雙手,讓寶寶自己玩兒?在這樣的心理放鬆下,可能意外就是發生在你看手機的一瞬間,寶寶不知道已經飛奔到了哪裡。 三、摔倒 嬰幼兒使用學步車非常容易摔倒,比如滾下臺階,造成骨折或頭部受傷,這些都是不可逆的傷害。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搜圖片,不乏很多這種一看就很脆弱的學步車: ... 所以在1997年,美國通過了新的學步車標準, 要求學步車必須比標準屋門更寬大,同時有防止跌落的剎車系統。 ... 但即使這種宣稱加寬加大加厚加固防滑防側翻各種功能的學步車,也並沒有好到哪裡去。 2006年到2008年間,美國還是有4例兒童因為學步車死亡。 2010年,全美因為學步車受傷的兒童降低到4000 人左右,仍然是兒童受傷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美國兒科協會一直努力要在全美通過學步車的全面禁令。 有家長會說,寶寶不坐學步車,也可能摔倒啊,這難道不是欲加之罪? 這又是一個偷換概念,一是寶寶在學步車裡面能得到更快的速度,所以意外更容易發生、也更容易嚴重;二是寶寶有學步車壯膽,會有更大膽的想法和舉動。最簡單的,寶寶自己走路的摔,和坐學步車上的摔,後果能一樣嗎? 四、影響寶寶走路 很多家長選擇學步車的原因很簡單:學步嘛。 但相反,讓寶寶坐學步車,不僅不能讓他們「學步」——學會走路,反而適得其反,導致寶寶發育遲緩,推遲寶寶學會走路的時間: 寶寶爬行時間不足,過早地依賴學步車行走,只會導致腿背部肌肉群發育過度、而前肌肉群發育不足。 同時,過早的長時間站立,也會讓寶寶的腳跟和腿肌肉過於緊張,最終損害平衡能力。 ... 所以,想讓寶寶早點走,就讓他多爬,在爬行的過程中蓄積腿部力量,夠了自然能走;實在覺得需要工具或玩具輔助一下的,可以選擇助步車或兒童活動桌。助步車可以讓寶寶自己控制前進的速度;兒童活動桌可以讓寶寶圍著桌子玩兒,但不會不受控制地跑。 ... 再不濟的,讓寶寶扶著沙發或桌子的邊緣站著或試走,都比學步車帶著他跑,來得好。 最後,國內外對於學步車,基本持否定態度。比如加拿大很早就禁止了學步車的銷售。上面提到的《焦點訪談》的節目在2014年6月9日,感興趣的可以自己搜索觀看。 歐美國家對學步車的反思和批判更早,比如美國兒科雜誌《Pediatrics》2001年9月1日就曾發表過一篇《 Injuries AssociatedWith Infant Walkers》的文章,裡面就統計了,僅在1999年,在美國就有8800個15個月以下的嬰兒因為學步車受傷送去急診。而1973至1998年,美國有34起兒童死亡案例是因為學步車造成的。 這些都促成了上面說的美國標準的改變。 ... (圖為美國兒科協會AAP給家長的建議) 我自己也有感覺,近年來看到的學步車確實越來越少,但依然有人在用。所以最後發出靈魂拷問: 這樣百害而無一利的東西,不扔了還留著過牛年嗎? 你給寶寶用過學步車嗎?是否也有過驚險一刻?歡迎分享! 感謝閱讀!我是多平臺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當什麼媽,同時也是公務員媽媽、文學碩士、健康管理師。關注我,育兒路上,少走彎路,一起成長!

 

 

WEFV2626EFCEYYYB15VEF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nE24kd8.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833884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台中東區韓式木馬燙上班族染髮推薦髮廊大肚剪髮推薦推薦髮型設計工作室新光三越附近專業染髮燙髮推薦染髮店台灣大道附近氧氣瀏海推薦髮廊推薦髮型設計工作室
外埔髮根不好剪推薦髮型設計工作室 南屯髮根不好剪學生染髮推薦髮廊 台中內行人推薦的美髮沙龍后里短髮帶來的新鮮感推薦髮廊 潭子韓男造型專業染髮燙髮髮廊 水波紋燙台中燙髮推薦豐原日韓風格染髮‎推薦染髮店 勤美誠品附近水波紋捲上班族染髮推薦髮廊 復古捲台中燙髮推薦石岡頭皮舒活護理專業剪髮推薦髮廊 豐原外捲短髮專業染髮燙髮髮廊 灰色霧感台中染髮推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本月優質嚴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